相关资讯

她是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,26年后前往美国,在餐馆被美军战俘认出_刘禄_伯特纳_朝鲜战争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44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前的一个冬日,美国纽约的一家餐馆内,一群来自中国的客人正坐在桌旁,其中就包括了当时国旅南京分社的经理刘禄曾。当他们正在用餐时,突然邻桌的一位美国男子用异常热切的目光注视着刘禄曾。那位男子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,站起身来,走向刘禄曾,含糊不清地用蹩脚的中文问道:“女士,你是不是姓刘?”

刘禄曾微微点头,男子随即显得异常激动,继续说道:“你还记得我吗?我是伯特纳!在朝鲜战争时,我曾是你们的俘虏。”

让我们回到1950年,朝鲜战争刚刚爆发不久。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,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出征朝鲜参与抗美援朝。然而,由于敌我双方在语言上的巨大障碍,我军急需大量外语翻译人才。在这关键时刻,刘禄曾作为第九兵团的一名翻译,随部队来到了朝鲜,她成为了上甘岭坑道中的唯一女性士兵。

展开剩余69%

刘禄曾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,过往的生活优越且安稳。可她从未想过,她会在那样恶劣的战场上度过青春岁月。寒冷的夜晚,士兵们连御寒的棉被都没有,稍微薄一点的稻草成为他们唯一的遮蔽物。连日的急行军让士兵们的袜子与脚掌粘在一起,要想洗脚,几乎要把袜子连皮肤一起撕扯下来。眼前是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,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息。

除此之外,刘禄曾还要面对繁重的工作。她在学校时学的那些基础的日常用语,在这个战场上完全不管用。每天,她都不得不挤出时间,补充自己的英语,甚至放弃休息时间来熟悉复杂的军事术语。刘禄曾的任务是负责阵地宣传,她和几个通讯兵一起通过密不透风的坑道,冒着极大的危险,前往前线进行广播。

在前线,环境比想象的还要恶劣。持续不断的炮火与硝烟让空气变得极其浑浊,甚至喘气都变得困难。刘禄曾与战友们一起挤在一个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坑道里,艰难地维持着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平衡。她每天都用扩音喇叭,对美军进行广播,慷慨激昂地宣讲:“邪不胜正,这个道理从古至今没有改变。美帝国主义是邪恶的侵略者,注定会失败。”

同时,刘禄曾也会播放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和爵士乐,这些旋律让许多驻扎在朝鲜的美军士兵不禁想起故乡,心中产生了浓烈的回家情绪。尤其是圣诞节那天,刘禄曾反复播放着圣诞歌曲,并通过喇叭喊道:“我们的春节,就像你们的圣诞节,都是团圆的日子。今天,大家应该和亲人们在一起,而不是在这寒冷的坑道中为侵略战争而拼命!”

刘禄曾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着,深深打动了许多美军士兵。那些本就对战争厌倦的年轻人,逐渐萌生了回家的念头,士气也因此一度下降。

1951年,伯特纳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俘虏。那时,刘禄曾以她一贯温柔的语气问他:“伯特纳先生,你为何要参加这场侵略战争?”

伯特纳无奈地回答道:“他们威胁我,如果参军,不仅能赦免我的盗窃罪,还能领取工资。”

听到这番话,刘禄曾没有过多追问,而是拿出自己珍藏的食物,准备了伯特纳最喜欢的餐点,并且送去了珍贵的药物,细心照料着他。伯特纳没想到,自己会在敌军的关怀中感受到温暖和人性。

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,伯特纳被遣返回了美国。在刘禄曾的影响下,伯特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他不再从事那些偷盗勾当,而是找到了一份合法工作,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。

时光荏苒,26年后,伯特纳在美国纽约的街头再次偶遇了刘禄曾。当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涉世未深的青年,而是一个成熟的男人。看到刘禄曾,他激动万分,感谢她曾经给予的关怀和帮助。当他得知自己的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,刘禄曾也由衷地感到欣慰与感动。

发布于:天津市